老人规避理财投资陷阱,除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之外,其子女亦起到关键的作用。否则骗子们使用“感情牌”、“馅饼牌”、“网络牌”,很容易使得老人们上当受骗。
随着金融改革进入日常生活, 社会上各种投资理财比比皆是,令老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针对老人们手中的存款,骗子们通常采取迂回战术,从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入手。在逐步获得老人的信任之后,便用高额回报的理财产品作为诱饵,用套路来引诱老人入局,最后越套越深。
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很多子女无暇老人的衣食起居。因为自己“有钱”,就不再“觊觎”老人的哪一点“死工资”。还有一些款爷款姐,回家后摔下一笔钱稍微呆一会就“扬长而去”。于是骗子们就有机可乘,趁虚而入。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老人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很多人还没有智能手机。于是骗子们借教老人“手机理财”为名,误导他们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若要解决上述问题:老人子女方面,需要经常“回家看看”,将陪伴老人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并给长辈普及现代理财常识,讲解金额诈骗案例,以防他们上当受骗。
作为老人,还是老老实实将余钱存入银行,做好活期和定期存款的配置。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宜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宜购买股票、基金以及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
老人们对于莫名其妙的关心,需要多一个心眼。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下没有免费非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