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我老姐的孙子。前几天的一段经历,老姐说给我听了让我大笑不已。姐说,要不你写篇纪实吧?
不忍拒绝,而且,故事也确实有点绕。且不妨把宝宝的苦恼写出来给大家开心一下,尽管有点“不道德”。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宝宝是个一年级的学生,妈妈给买了一个让全班同学觊觎的卷笔刀,只要看过一眼就羡慕不已别说摸一下了。宝宝更是嘚瑟并炫耀着。终于给同桌逮着机会非但摸了一把,而且弄坏了。宝宝愤怒至极,同桌更是惶恐不安。一个要赔,一个愿赔,甚至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不知小不点为何会有如此现金在身)说“我只有这100元,够吗?”。宝宝很义气地接过来说,30够了,我明天找给你70(嘿嘿,小不点这个账算的很溜)。
接下来的发展就有点像狗血剧了——
1、放学后的宝宝被宝妈送到了跆拳道馆打拳,宝宝竟然背着宝妈让教练兑换了百元零钞,在家不动声色但又在第二天言而有信地“找零”给了同桌70元。
2、剩下的30元不是个小数(平日的压岁钱了啥的,从不过半小时就被存款 了),宝宝有点一夜暴富的感觉又惴惴不安。于是下课间玩儿后停歇不歇地打开书包看一眼“巨款”。可是突然在再次打开书包后(小朋友的课桌没有抽屉板,书包集中放在教室角落),三十元一毛不剩地全飞了!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这钱,哪来的?怎么没的?没法说啊!
3、狗血事件被曝光,是同桌家长在微信群公开说“昨天我们家孩子弄坏了某某的卷笔刀,赔了三十元,够吗?”意思很明显,一个卷笔刀要三十元,分明是敲诈(宝宝有所不知,这卷笔刀可是百元之上),索赔同学的家长居然不吭声!宝妈很郁闷地在群里回了“有所不知,回家问了回复”。
4、当晚的传讯之后,还原了事件全程。质问宝宝为何不向家长兑换零钞?他说卷笔刀坏了怕挨骂;二问宝宝钱没了为何不汇报老师?宝宝一脸无辜道,我卷笔刀坏了,人家赔的钱也没了,我汇报啥?!(还真是,汇报啥呢?)
宝妈给了三十元并正告宝宝,一是明天主动把钱退还同桌;二是自己向老师报告事件全程让老师处理。
5、宝宝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宝妈的指令。班主任也在课间循循善诱讲了一个故事,于是立刻有同学举手,说是“捡到了”宝宝的三十元,但是用掉了,要第二天带来还给宝宝。关于弄坏卷笔刀,老师要同桌拿出个态度,但因为宝宝“举证困难”(宝宝怕宝妈训斥,把坏卷笔刀扔了)被撤回索赔。
6、事件本到此结束,可是第二天又有了狗血剧连载,“捡到钱”的小朋友,说只捡到25元,于是退回了宝宝25元!(明明是三张10元钞啊,怎么可以捡到25元?分明也是用掉了不敢跟家长要啊)同样因为宝宝举证困难(怎么证明自己是三张十元钞?!),于是此次卷笔刀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他人皆大欢喜,宝宝赔钱折兵(倒贴了5元,损失了心爱的卷笔刀)并落下了数宗罪——
敲诈嫌疑;
瞒报事实;
私毁证物.......
昨天我去老姐家,看到小宝贝,问他关于卷笔刀事件。他斜着眼睛一脸焦躁地看着我“你可不可以说点别的”?
#%~*&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