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寒露太美了!
◆ ◆ ◆ ◆
悲春伤秋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露水和落在草上的春雨,也往往都是借景抒情的唯美意象。而无论夏春秋冬,但凡遍地冷露,露水盈盈,都会勾起诗人们的无限诗情。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的寥落景象,正在无声地诉说着寒露的到来。酒意初醒,如果这是真的,天地之间的变化真让人如梦初醒。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浓重悲凉。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桂花怡人,丝丝寒意,望月兴叹,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
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斜阳已尽,无人与我立黄昏,用孤雁哀鸣,来衬托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野有蔓草》
诗经·国风·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一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情长意浓,自然结合,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梧桐是雨天黄昏的哀惋凄迷,是秋天的萧瑟清冷,是月色寒风里的惆怅。但此时此刻凄美的不只是一层秋雨一层凉,更是诗人因与朋友聚散无常的哀怨与悲凉。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虽然描写的是在秋风瑟瑟的空楼中,衣着单薄的妙龄少妇幻想着如意郎君能来陪伴她共度欢颜。实则是诗人借女子的闺怨表达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的壮志难酬。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朝饮花露,夜卧松下”字字都在表达着诗人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孤高自足于风霜之际的人生境界。
《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古木苍台,蒹葭风动,杨柳暮烟的秋日萧瑟是诗人年华已逝的写照;露湿野花,露重压枝,更是诗人年老方得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愁苦郁闷的象征。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草黄叶落,冷露苍茫,秋天本就是充满着衰败与凋零之感。而今诗人却要在此情此景之下送别友人,天涯路远,浓浓的不舍也只能化在烈酒中,道一声珍重,来日再相逢。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寒露丛中,残荷亭亭,一番别致的景色啊!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寒露时节,凉气加重,最暖心的事,莫过于会有人叮咛,添衣加被。
《初到陆浑山庄》
【唐】宋子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寒露,带着秋凉,秋深,写下思量。
《寒露》
【现代】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
草木萧疏梧落黄。
昼享菊香播小麦,
夜尝梨贝养脾肠。
寒露,昼夜温差变大,草木凋敝,菊花独自绽放,天气变较干燥,多吃梨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