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重视立功、立德、立言。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有教无类,形成平民教育的典范,其广收门徒,据说收了三千弟子其中贤人七十二个。他传播思想,创立儒家学派,被历代皇帝推崇为至圣先师。若是去山东,参观济宁曲阜孔府,便可见到历代皇帝写的牌匾,于是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苦读语录,形成华人世界思想的基础,奉为人师表率。
直到今天,正规书店里的书籍除了经典语录外,各种鸡汤文均是经典思想的翻抄或是作者自家的观点。有的看似很有营养,但仔细推敲,这些文章不过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作者的观点文字也未必是他本人行事的准则,更何况即便作者按照他写的内容行事,放到其他人身上也未必切合,你若固执的觉得书上说的都对,那可真要摔跤了。
中国人于说话之中,也能窥见好为人师的一面。每当有人开启,我和你说哦的开场白,基本就可以认定是企图给你当起了人生导师。长辈们经常觉得他们有义务要教育小辈,无论你几岁,他们都要给你讲道理,让你少犯错,少跌跟头,用一些早已远离时代,却不自知的语录来试图指导你的生活。你若面上显出不耐烦,似乎不尊重长辈,一般就选择闭口不言,耐心听讲,等到他们口沫横飞讲畅快了,你的耳朵方才收工。
你若从小到大,被周遭的这种好为人师的口气潜移默化后,便容易采用固有的说教式口气对任何人讲话。导致听的人极不耐烦,影响了人际关系,而本人却不自知,兀自苦恼为何自己一片好意和人说理却导致人际关系差。
即便是自己的孩子,若长期采用说理式教育方式,也会引起反感。道理教科书上都教,如果你本人没有新颖的语体,和带着孩子一起干的劲头,劝你少讲,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你和他长期在为学习、生活习惯等问题进行拉锯战,最终很可能发展成对立关系,他对你的教育引导还能服从吗?
对待朋友更不可说理,一旦开启说理模式,就仿佛你居高临下对待你们的关系。日常交往,能调动朋友愉快的情绪最佳。朋友遇到事儿难受了,你最好能及时平复对方难受的心绪,让朋友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是良方。
当然,絮絮叨叨的也仅一家之言,要是你觉得有点道理就一看,要是觉得毫无道理,就权当捧个场看了我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