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金量“松绑减负”,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无所求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推出4方面12项改革举措。1月1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通知》进行解读。(1月20日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就是要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就是要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江苏2020年GDP预计突破10万亿元,1238万户市场主体功不可没。深化江苏商事制度改革的12项举措,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先手棋。
降低制度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让市场主体降低制度成本,松绑减负轻装上阵。江苏改革举措中的一大亮点是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住所(经营场所)限制条件清单管理,推进“一照多址”改革,试点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新办企业开办过程更加高效,开办时间压减至2.01天,比国家要求时间缩短一半;对获得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但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作出保证质量安全承诺的企业,实行免实地核查,大大减轻新企业开办和老企业网点扩张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设立门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面一网通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含金量。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省政务服务平台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专区,实现2020年全省新登记公司网上登记率达到98.57%。《通知》要求要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3550”措施提级升档,更上层楼,实现开办企业的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就业参保、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等环节网上集成办理,让市场主体实现“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并且做到通过手机等装载有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程序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领取、下载和使用,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随时证明“我是谁”。
事中事后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刚钻。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但市场监管不能松绑减负,而是对日常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程服务要前移,事中事后监管要跟上。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在日常监管上,江苏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利用大数据平台,积极推进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坚持指导规范与执法监管并重,加强反垄断执法,制止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行为。针对伪造公章、违规使用公章问题,将提升信息化手段,在公章申刻、领取等关键环节加大监管。
江苏是经济大省,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要继续为全国探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管质效,要进一步大力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