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钟楼、清真寺》
文/攝影岳建
晨钟暮鼓,是早晚准时报点,提醒人们早上起来劳作,傍晚回家休息。可是偏偏在古城西安,却先造鼓楼四年,再造钟楼,当时朝庭如何规划的,查无考证。
西安市中心,鼓楼和钟楼,相距数百米,相遥雄踞,是标志性的古代建筑,两座楼都是砖木结构,在方形基座上,顶部为重檐形式,屋顶铺蓝色琉璃瓦,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十七年(即1380年、1384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解放后曾多次维修和保护(楼内有当年修缮时的照片展示)。两座楼都有三十多米高,很是雄伟,九十年代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占地有1840平方米,从入口处购票即可登楼,南北两面各有两面巨鼓,东西两侧各有12只鼓,鼓面上书有篆体,定睛一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似乎告诉人们,不忘时月穿梭,不误农时,要勤奋劳动,更要惜时如金,楼内有各民族的鼓陈列,供游客观赏,还有编钟鼓乐定时表演,让人们穿越时空,遥想远古年代……
钟楼地处十字路口中间,如何登楼?询问行人,原来有过街地下通道,刷健康码购票后,沿台阶登楼。钟楼占地面积1377米,却比鼓楼高2米,从楼下看,更显高大。昔日楼上悬挂一口大钟,每日击钟报时,以唤醒沉睡的百姓,现在仅有一口小钟悬挂在城墙一隅。楼内有许多明清红木家什、屏风等展示,但细看较为粗糙,没有苏杭大户人家的红木家具精致,可能是西安人仿制的,毕竟从江南运来,费时费工。“钟号景云鸣釆凰,楼雄川口锁金鳌”。这里还有古老的传说,关中八百里秦川曾是一片泽国,是从钟楼位置泉眼涌出的海水,有只巨龟在这里常吸海水来兴风作浪,贻害众生,先民请来神仙,用锁心链把龟锁住,用它巨大的身躯当作堵水栓,使它在泉眼上长眠不醒,从此关中平原无水患。如果你不信,那么在夜深人静时,可趴在钟楼墙边或地上,准能听到海水汨汩的涌动声,还有长眠巨龟的酣声,甚是有趣,故有以上对联。
从鼓楼步行近百米,到化觉巷清真寺,始建时间不详,因寺内存有一唐代天宝年间的石碑(742~756年间),也有近1300年了,寺内有沐浴室,教友们沐浴后才能脱鞋进入大厅祈祷,大厅内有木刻古兰经,因不是祈祷者,不能入内参观。寺内有省心楼,许多伊斯兰风格牌坊,进大门高高的牌楼中央,有块匾上,书有“勅赐礼拜寺”,大概是皇上恩准的,园中栽有许多佳木,寺内庄严肃穆,教友们鱼贯而入,虔诚跪坐。是陕西省1956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鼓楼和清真寺,三处古迹相距不远,半天步行即可游览完毕,对着鼓楼有条回民街,小吃众多,可以品尝与充饥,还可闲逛一番,值得去参观,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
注:三处景点65岁以上者,凭身份证免票入内。
2021年10月24日
钟楼雄姿
楼内家具展览
鼓楼雄姿
巨型大鼓
二十四节气鼓
楼内各民族鼓展览
编钟鼓乐表演
敕赐礼拜寺
祈祷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