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理想色彩颇多的夏商周的文化
本课重点
1,夏朝:崇尚“忠”,殷商时代崇尚鬼神,周代崇尚礼乐制度。
2,商代: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
3,周代:.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
【一】三代的统治各有特点,体现了文明进化的规律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盛世,常为后人所称道,其中不免多有理想的成分,但三代的统治各有特点,体现了文明进化的规律。《史记·高祖本纪》的论赞中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撇开其历史循环论,“忠、敬、文”的政治正体现了由野蛮到敬祀鬼神,再到礼乐之治的发展规律,直至文字理念的出现。
【二】夏朝崇尚“忠”,殷商时代崇尚鬼神,周代崇尚礼乐制度。
夏 商 周 3代有哪些文化成就呢?
夏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商朝(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汤率领黄河下游的商族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商朝前期,因长时间的内乱,都城也多次迁徙。至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才稳定了统治。此后,商朝出现过「武丁中兴」。但到商末纣王时,终因暴政而亡国。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同时还出现了刑罚、监狱。商朝农业、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各种大型、精美的器物。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由于商业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早期的货币。
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同时,大量的出土实物,也反映出当时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夏朝
经济文化;
1.农业生产工具
2.手工业的发展,在夏朝时金属器皿已经出现
3.夏朝的艺术,夏朝有关于乐舞的传说
4.夏王朝继承了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并形成了至上神的观念
科学;
1.《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
2.地图的出现
商朝
经济文化;
1.统治者对农业重视。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
2.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
4.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科学;
1.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2.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位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3.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西周:
经济文化;
1.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
2.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
3.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西周的货币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
1.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
东周:
A春秋
经济文化~
1.铁农具较多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春秋战国时,由于战争的需要,马的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
4. 铸造金属货币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铸币的地区之一
5.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
科学~
1.春秋战国时的阴阳五行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
2.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
哲学~
1.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B战国
经济文化~
1.战国时,手工业大发展,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
2.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
3.战国时代的散文创作十分兴盛,有各种历史散文,诸子的散文和其他散文作品
4.战国时,铁制农具普遍用于生产中,,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科学~
1.战国时,杰出的天文学家齐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魏人石申着有《天文》
2. 战国时的《墨经》申,有许多几何命题。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筹,用十根小棍摆成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数字,进行计算,大大加快了计算的速度
3.力学知识在《墨经》中也有很好的阐述
哲学~
1.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