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10月11日-2022年10月15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10-11 11:06:46
1173 19 10

10月3日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顾客实际消费930.9元,餐馆收费931元,被曝四舍五入“反向抹零”。消费者和商家较真,反被店员呛道“是否差这一毛钱”。事件网上发酵后,涉事餐馆就此事致歉,表示当日系统抹零操作不当,愿意接受相关部门处理,并对所有“向上抹零”的顾客道歉并退款。为了一毛钱,消费者小题大做还是正当维权?来说说你的看法吧。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10月11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星期七、柏文学


微信图片_20221011103656.jpg

图片描述


收 藏
点 赞
分 享
表态的人
  • 悠悠心曲
  • 竹青
  • 月满西楼
  • 张秋生
  • 陆吾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文学院
  • 泉水涓涓
  • 点点无心
发送

19条评论

  • 应杜绝“反向抹零”
    近日,一辽宁大连男子在用完餐结账时,发现了一件“怪事”,原本消费930.9元,可商家却收了931元。就“是否差这一毛钱”这一问题,店家和该男子进行激烈争论,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在传统的货币交易下,“抹零”本意是商家为减少现金找零的麻烦,做个“顺水人情”,以“舍小利”的方式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提升店铺的“好评率”,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促进消费。这本是双方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可在便捷化支付的今天,“抹零”却成了“反向抹零”,这占顾客“便宜”的商家,属实少见。
    “反向抹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侵犯消费者权益,漠视市场规则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又指出,经营者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商家“反向抹零”实属违反了“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力”,与消费者较真“是否差这一毛钱”,指责其“小题大做”,实属“得了便宜还卖乖”,更是对消费者的挑衅,这怎能不引起众议呢?
    一些商家之所以如此“嚣张”与“硬气”,一是拿捏了消费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大众心理,大部分顾客往往碍于面子不愿“斤斤计较”,选择“息事宁人”;二是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够,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其实,因为“一毛钱”的“反向抹零”而“小题大做”并不丢人,消费者应多些勇气,要用于向侵权行为说“不”,维护切身的权益,打击部分不法商家的“算盘”,这也关系到维护整个市场交易的公平正义。
    对于此事,商家也应敲响警钟。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商家为了蝇头小利,砸了招牌,坏了名声,丢了信誉,违背了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实在是得不偿失。应明码标价,诚信交易,“抹零”可以,投机取巧的“反向抹零”,薅顾客的羊毛,坚决不可取。
    如今,涉事餐馆就此事以道歉,大连市场监管也发文表示,会对此餐厅立案调查,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良好秩序。通过此次事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价格执法,对此类事件“零容忍”,做好排查工作,倾听消费者意见,拓展群众反馈通道,向群众科普12315投诉热线等合法维护权益的通道。杜绝反向“抹零”,从你我做起!
    2022-10-17 09:05:21 0回复
    0
  • 一毛钱的事!消费者权益不是小事

    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被曝出“反向抹零”,消费者向商家质疑,却被店员呛到“是否差这一毛钱”。事情在网上发酵后,涉事餐馆就此致歉并退款。这“一毛钱”的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毛钱的事,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只有一毛钱,消费者向商家反应时是希望可以沟通协商,以友善的方式解决此事。而店员却带有个人情绪讽刺客户,这不仅仅是服务之过,也是店员对法律的不熟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在此事件中的这一毛钱,无疑是一种非明码标价的消费侵权。作为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
    一毛钱的事,阻碍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在遭遇这种消费不公之后会为了和气“小事化了”,但难免会破坏好心情,产生对商家的不信任。《消费心理学》中指出,每个消费被骗的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所遭遇的不公倾诉给身边的人,进而会造成100人左右的传播。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这种传播扩张速度将更为惊人。小钱难舍,却丢了回头客,给餐饮店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害,可谓是因小失大。
    一毛钱的事,也应该积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应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们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个领域的全过程。”一毛钱虽小,消费者权益问题却不是小事。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的规范意识。作为消费者,若遭遇此类事件,也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和商家沟通协商。若沟通无效,可直接拨打当地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申诉举报。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更应当增强尊法学法用法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消费侵权说不,共建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2022-10-15 21:16:38 0回复
    1
  • 一毛钱数额虽小 较真维权意义重大

    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一顾客实际消费930.9元,餐馆结账时收取了931元,被曝四舍五入“反向抹零”。消费者与餐馆理论,反被店员呛道“是否差这一毛钱”。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该顾客为一毛钱较真是小题大做。本人认为,一毛钱虽小,但维权意义重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餐馆就餐、到菜市场买菜,用现金支付时,经常会出现支付额有零头,商家为方便起见,往往采用“四舍五入”法结账,遇到“反向抹零”人们往往也不太在意。大连某餐馆采用四舍五入法“反向抹零”,多收了消费者一毛钱,在消费者与餐馆较真时,该店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地脱口而出地说“这是正常的四舍五入法抹零”,可见“反向抹零”是该餐馆常态化的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商家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反向抹零”多收消费者钱,即是在标价之外出售商品乱收费的违法行为,侵犯了清费者权益,消费者完全有权以法维权。

    在传统现金交易中,“抹零”常常出现在许多经营者为了减少现金找零的麻烦,也是让利于民的善举,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但也有个别商家,利用四舍五入潜规则“反向抹零”,与民争利。大连涉事商家“反向抹零”的事件被曝光后,承认“系统抹零操作不当”,向消费者道歉,并愿接受相关部门处理。这是商家在事件曝光后很不情愿作出的表态,如果不是这次消费者就一毛钱较真,也许会有更多消费者权益被侵犯。作为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守法经营,切勿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以恶小而为之”而因小失大,触碰法律红线;作为消费者,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应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已维权;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检查,对违法者进行零容忍从重处罚。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方可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经营环境。
    2022-10-15 20:36:19 0回复
    0
  • 一毛不拔?一毛不拔!

    一至长假,人们总想着下顿馆子饱饱口福,聊以慰藉空虚的灵魂。然而前段时间却发生了一件不快之事,顾客去时为吃顿开心满意,回时却令人愤怒无言。10月3日辽宁大连某餐馆店家结账时把930.9元抹零为931元,顾客提出不满却遭店员呛声“是否差这一毛钱”,事后网上议论发酵商家这才低头致歉,借口系统错误。依我看来,这种“反向抹零”实在是无德之举。
    本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店家以糖果代替找零,彼时我年纪尚轻还乐呵呵的接受,心想店家真聪明,后来才恍然大悟其利益所在。首先商家这种行为,美其名曰“抹零”实则占尽便宜。如今电子支付早已普及,虚拟账户的最大便利即在于结账迅速,无需找零,在这种情况下何来“抹零”之说?再则从法律角度看,消费者的消费账单每一笔条目都应清晰合理,这一毛钱的名目何在?最后此一毛钱虽小,却也关乎经商之本——诚信,古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这买卖倒成了,却失了仁义,失了人心。
    此事其实常见,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那么“较真”,但这次在网络上议论纷纷便说明大部分人对此都心有怨言。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呢?第一需要消费者敢于质疑、大胆说不。很多时候,一部分人并不会仔细核对账单,即使发现金额不符,大多数人碍于种种原因也不会提出来,久而久之便助长了商家的“气焰”。我认为需要摒弃这种心态,常言“顾客就是上帝”,虽然这句话并不全对,但作为消费者应该拥有主体化心态,提升消费自信心、培养愿意较真的心态。第二则需要市场监督。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理的商业行为做出规范整治,有效的保护消费者权益。
    最后,希望广大餐饮企业及其他商企能吸取教训,把精力放在提升实力和顾客服务上去,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打造舒心、放心、开心的消费环境,实现消费者与商家双赢的局面。
    2022-10-15 18:19:57 0回复
    1
  • 一毛钱的事!消费者权益不是小事

    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被曝出“反向抹零”,消费者向商家质疑,却被店员呛到“是否差这一毛钱”。事情在网上发酵后,涉事餐馆就此致歉并退款。这“一毛钱”的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毛钱的事,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只有一毛钱,消费者向商家反应时是希望可以沟通协商,以友善的方式解决此事。而店员却带有个人情绪讽刺客户,这不仅仅是服务之过,也是店员对法律的不熟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在此事件中的这一毛钱,无疑是一种非明码标价的消费侵权。作为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
    一毛钱的事,阻碍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在遭遇这种反消费不公之后会为了和气”小事化了“,但难免会破坏好心情,产生对商家的不信任。《消费心理学》中指出,每个消费被骗的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所遭遇的不公倾诉给身边的人,进而会造成100人左右的传播。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这种传播扩张速度将更为惊人。小钱难舍,却丢了回头客,给餐饮店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害,可谓是因小失大。
    一毛钱的事,也应该积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应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们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个领域的全过程。“一毛钱虽小,消费者权益问题却不是小事。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的规范意识。作为消费者,若遭遇此类事件,也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和商家沟通协商。若沟通无效,可直接拨打当地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申诉举报。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更应当增强尊法学法用法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消费侵权说不,共建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2022-10-15 13:53:24 0回复
    2
  • “反向抹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0月3日晚,一条顾客在大连某餐馆被“反向抹零”的视频在抖音爆火。视频中的顾客与服务员因抹零较真,反被呛“是不是差这一毛钱”。有网友愤而评论道:“这是价格欺诈!”10月6日,大连市监局发文表示,“反向抹零”属违法违规行为。
    “反向抹零”为何会引起该名顾客和网友的普遍不满?是仅仅为这一毛钱吗?视频中该顾客酒足饭饱之后,走向前台结账,可是却听到自己实际消费930.9元,抹零后应付931元。抹零后为何还要多收一毛钱呢?此时吃饭后的好心情已然被破坏。再一听,规矩是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怎能用来抹零呢?顾客便与服务员较起了真。结果服务员不仅不正面回应,反而不屑一顾,认为顾客“差这一毛钱”。差的不是钱,差的是人心!来吃一次饭反而被商家“薅羊毛”,顾客受得了这气吗?更何况吃都吃了,这时候又不能拒绝买单,只能乖乖付钱。可事后一想,这不就如同砧板上的肉,让这样的商家宰割吗?顾客的不满昭然若揭。不是为一毛钱而不满,而是为商家多收费,态度差而不满。网友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看“揭密”,对揭露黑心商家的内容本来就很敏感,现在看到一条顾客多花钱的视频,能对此视而不见吗?点进去一看,商家多收费的原因竟然是四舍五入!按照常理,商家抹零的话理应收900元,再不济也是收930元,何来收费931元的道理呢?网友看商家有错在先,便要伸张正义,不满的评论也就铺天盖地般涌来了。
    抹零,是消费者与商家的一条不成文的约定,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消费者角度看,抹零是商家让利的行为。商家让了利,消费者自然会开心。这种感情会间接提升消费者对商家的好感,从而让消费者消费时更爽快,并更有可能成为熟客。从商家角度看,抹零既可以化零为整,减少对帐的麻烦;又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加店铺的回头客。其代价是减少一点收入。不过,与预期潜在收益相比,只要抹零适当,代价可忽略不计。而“反向抹零”尽管每单多收了几毛钱,但是反而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减少客流量,实在是得不偿失!
    商家逐利,亦需逐可逐之利。“反向抹零”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是砸自家招牌的不智之举。10月6日,“反向抹零”已被官方定性为违法违规行为。给想“反向抹零”的商家们一句忠告吧:勿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22-10-15 12:23:28 0回复
    0
  • 一毛钱的事?消费者权益不是小事

    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被曝出“反向抹零”,消费者向商家质疑,却被店员呛到“是否差这一毛钱”。事情在网上发酵后,涉事餐馆就此致歉并退款。这“一毛钱”的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毛钱的事,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只有一毛钱,消费者向商家反应时是希望可以沟通协商,以友善的方式解决此事。而店员却带有个人情绪讽刺客户,这不仅仅是服务之过,也是店员对法律的不熟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在此事件中的这一毛钱,无疑是一种非明码标价的消费侵权。作为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
    一毛钱的事,阻碍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在遭遇这种反消费不公之后会为了和气”小事化了“,但难免会破坏好心情,产生对商家的不信任。《消费心理学》中指出,每个消费被骗的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所遭遇的不公倾诉给身边的人,进而会造成100人左右的传播。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这种传播扩张速度将更为惊人。小钱难舍,却丢了回头客,给餐饮店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害,可谓是因小失大。
    一毛钱的事,也应该积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应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们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个领域的全过程。“一毛钱虽小,消费者权益问题却不是小事。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的规范意识。作为消费者,若遭遇此类事件,也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和商家沟通协商。若沟通无效,可直接拨打当地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申诉举报。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更应当增强尊法学法用法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消费侵权说不,共建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2022-10-15 11:39:46 0回复
    0
  • “反向抹零”莫纵容,诚信经营才是真

    随着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付款码出示,“滴”一声便成功支付,吃饭逛街购物,一部手机畅通无阻。然而,便利背后麻烦也随之而来。这不,10月3日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顾客实际消费930.9元,餐馆收费931元,让人大跌眼镜,不少网友表示也遇到过这种另类的“反向抹零”。
    在我们的常规认知里,“抹零”一般都是商家往少了抹,不仅让利于消费者,也让商家有了“回头客”,得到了好口碑。也有部分商家对“反向抹零”振振有词,“不四舍五入找零多麻烦啊”、“你还差这一分钱吗”,不少消费者在面对这样的“道德绑架”时,都选择了默默忍受,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让我想到了“破窗理论”,在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中,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其他的窗户也极有可能被破坏掉。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正如我们纵容这些“反向抹零”的商家,一个商户在抹零上尝到了甜头,其他的商户也跟着改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也跟着变了味儿。
    另外,根据我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显然,“反向抹零”违反了法律规定,作为消费者,我们完全可以拒绝反向抹零,只付我们应承担的合理部分。对于商家来说,良好的口碑是立根之本,莫让蝇头小利蒙住双眼,诚信经营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022-10-14 17:03:46 0回复
    3
  • 一毛钱也是尊严

    抹零,大多是商家为了减少对账麻烦、向顾客表达善意而做出的行为,其出发点是互惠互利。然而,国庆期间辽宁大连一家大排档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向抹零”事件——消费者消费930.9元,商家却要实收931元。如此四舍五入,很快引起了消费者不满。更令人愤怒的是,商家将此事的重心放在一毛钱的金额数值极小之上,对顾客冷嘲热讽,从而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遇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毅然选择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正当维权,笔者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有人认为此消费者为了一毛钱耗时费力是小题大做,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身为消费者,我们拥有合法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哪怕是一毛钱,只要是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就可以高举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是合情合理的;身为公民,我们也有责任义务去监督市场,举报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摆脱冷气,多多“较真”,助力市场监管部门维持好市场秩序。更何况这件事发酵的关键本就不在于金额问题,而在于消费者想要回一个令其满意的说法,又怎么会是小题大做呢?
    笔者认为在这个“一毛钱不是事儿”的时代,能有人为“一毛钱的尊严”挺身而出是值得赞许的,这鼓励了更多人去勇敢地面对侵犯权益的违法事件,帮助整肃市场风气。
    在此次事件中,因采取“反向抹零”操作而受到举报的商家无疑负有很大责任。作为商户,遵纪守法是第一位的,实在不应该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便一毛钱再少,商家也完全没有理由去想当然地认为消费者不会在意,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或许商户曾经像这样多次进行违法操作,因没有顾客计较而感到屡试不爽,美滋滋地谋取小利,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违法违规操作终究是错误的,一旦被发现举报,便要因小失大了。
    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我们多方努力,共同维持,不光是消费者要学会勇敢地正当维权,还望所有商家自醒自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一毛钱”的错误也不要放过!
    2022-10-14 14:51:45 0回复
    1
  • L
    “反向抹零”不可取
    近日,在辽宁大连,一名男子和朋友在一家大排档吃饭,结账时发现账单不对劲,明明总共消费了930.9元,商家却收取了931元,这名男子找到收银员,准备讨个说法,收银员却称这是正常的“四舍五入”,抹零零头超过5就往上抹,反之就往下抹,这就是“反向抹零”,男子表示很疑惑,而店员却觉得这很正常,甚至说到:“你要是差这一毛钱我转给你好吧”,男子将此视频发到了网上,引发了网友热议,后来商家道歉,表示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理,笔者认为应杜绝这种“反向抹零”的行为。
    我们在日常消费中遇到的大多是抹去一毛两毛的商家,比如我们买东西消费了20.1元,商家会把一角的零头抹去,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付款,还会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可是上述的反向抹零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抹去一毛两毛的商家很多,这种反向抹零的商家确实少见,一次抹零的数目也许很小,但是如果商家次次都这样反向抹零,时间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种行为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应当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而反向抹零多收的钱就属于未予标明的费用,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消费者未知的情况下收取额外的费用属于违法行为。
    这种行为让笔者想起了另一种“反向抹零”,去买东西付现金时,如果需要找零几毛钱,商家会以没有零钱为借口,随手给消费者拿几块手边的糖果作为抵消,大多数人会不在意,拿了就走了,笔者认为商家这种行为属于强买强卖,事实上,这些糖果的价格远低于找零的钱数,这种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虽说现在很多时候都是电子支付,但是仍有一部分老年人购物时是支付现金的。
    要制止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还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消费者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向相关部门举报,其次,监管部门也要严格监督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对于群众举报的非法营业活动要大力打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经营者要以此为反例,诚信经营,绝不触及法律底线,“反向抹零”不可取!
    2022-10-14 12:04:29 0回复
    1
  • 守法修德,对“反向抹零”说不
    近日,一则关于辽宁大连某餐馆四舍五入“反向抹零”被消费者提出后反被店员呛道“是否差一毛钱”的帖子引发热议。事情在网上发酵后,商家声称当日抹零系统操作不当,愿意接受调查,并对所有被“向上抹零”的顾客致歉。为此,有人说为了一毛钱小题大做,在笔者看来,这不是小题,是小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倒退现象。
    此种“反向抹零”的行为简直是让人啼笑皆非,本来几毛钱的事情在店员反呛消费者的时候从违法行为上升到了道德高度。首先,“反向抹零”本身就是一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其次,《价格法》也明文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本次舆论中心商家的“向上抹零”行为就是在标价之外加收费用,明显属于违法行为。此外,《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由此看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越发的重视消费产品与实付价格不符的问题,特别是现如今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盛行的年代,钱货交易已经十分便利,“反向抹零”更不应该在社会上横行。
    在日常生活中,抹零事件不在少数,消费者和商家为了图便利也都习以为常。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使得交易更加方便,“反向抹零”不应该再出现。消费者作为个体,由于内向等原因很难为自己发声,正因为如此,这样不符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才更应消退。在以前没有移动支付的年代,抹零也一般是“四舍”,很少“五入”,这样的情况是商家舍利求客,实际上是让利于民,从而赢得口碑和便利。本次事件中的店员在消费者指出后仍出口呛人,讽刺挖苦,态度及其不好,虽然事后店家致歉,也难以慰藉此前受到同样待遇的消费者的心灵。我们退一步说,就算消费者不缺那一毛钱,店员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向上抹零”了吗?显然是不能的,用糖来抵找零的行为都被称为强买强卖,那本次事件中的商家就可以称得上是“抢劫”了。更何况,餐饮业本身就属于服务行业,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和态度,对消费者充满恶意,生意是不会长久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些超市的结算系统也是这样的抹零方法,居民楼下的水果店也存在“向上抹零”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些商人始终改不了逐利本性,怀着“苍蝇再小也是肉”的想法,这样的抹零方式看似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可是客人一多,商家就会大赚一笔。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礼崩乐坏”。人与人之间充满恶意,又怎能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
    在此,我呼吁商家打开格局,懂得和气生财,可以没有“向下抹零”这种让利的自愿行为,但一定要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律意识,让类似本次事件中的歪风邪气烟消云散。
    2022-10-13 20:39:42 0回复
    4
  • 一毛之争,莫要因小失大

    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被曝四舍五入“反向抹零”——顾客实际消费930.9元,餐馆收费931元,。消费者和商家较真,反被店员呛道“是否差这一毛钱”。事件网上发酵后,涉事餐馆就此事致歉,表示当日系统抹零操作不当,愿意接受相关部门处理,并对所有“向上抹零”的顾客道歉并退款。这场一毛之争,消费者真的是小题大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顾客消费了多少,商家就应收取多少,额外多收哪怕一毛钱一分钱都属于“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的违法行为。
    抹零的事情并不罕见,“抹零”一开始是用在现金交易的时候,商家为了避免对帐的麻烦,主动让利,也取悦了客户,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无论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不存在对账和支付的麻烦。有的商家为了和顾客打好关系,做个顺水人情就会“正向抹零”——但少收钱是店家主动让出自己的权利,多收钱则是对顾客权益的侵害。商家妄想借“抹零”的名头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者的权益化为自己牟利的聚宝盆,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碰到了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疫情时代下,餐饮行业生意更是不好做,店员不维护客户还为了1毛钱得罪人,企图将店家违法牟利的事实包装成消费者的无理小气。光明正大地呛声消费者“是否差这一毛钱”,明晃晃地漠视原则和是非的逻辑——越过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将利益判断取代是非判断,这已然罔顾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倘若消费者因为一毛钱拉不下脸和店家对峙,将自己的权益拱手让给店家,这不仅会让店家这种“反向抹零”式的“潜规则”更加猖獗,还会由“是否差一毛钱”衍生出其他更荒唐的话,像“一条命又如何”“差你一百块吗”,让市场秩序更加混乱。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每个消费经历不顺的人都会将自己的愤怒和不公平进行传播,三五人到百人甚至千万人。我也想问问店家,为了1毛钱,值得吗? “一毛”的小利和自己店面的招牌名声,究竟孰重孰轻?
    1毛钱当然不多,一顿饭930.9元的顾客也不会在乎这1毛钱,但道理是一定要讲清楚的——捍卫这一毛钱,就是在捍卫消费者的权益,就是在维护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自觉维护消费者的“一毛钱”就是在为未来持续发展铺路。
    2022-10-13 18:10:03 0回复
    1
  • 警惕数字时代的“反向抹零”

    10月3日国庆长假期间,辽宁大连某餐馆,顾客实际消费930.9元,餐馆收费931元,被曝四舍五入“反向抹零”。我认为大连某餐馆的“反向抹零”既违法又违规,消费者应该理直气壮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反向抹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活动中享有9项权利,其中“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商家“反向抹零”的行为是属于收取了未予标明的费用,加上的“零头”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收费。“抹零”本是减少现金找零的麻烦,“让利于民”的善意行为。按道理来说,电子支付时代我们付款已经可以精确到分了,付款的时候,应该多少,就给多少,一点也不麻烦。 但在移动支付日益普及便捷的当下,商家爱占消费者的小便宜,利用收款“反向抹零”等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权。在商言商,如此做法显得商业智慧太低,容易“赶客”。
    “反向抹零”违反了四舍五入的规矩。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这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可是辽宁大连某餐馆自作主张对小数点后面两位进行四舍五入,这不符合常理。四舍五入抹零,“四舍”是商家自愿行为,而“五入”则应该需要征得消费者同意,不能强制收费。在消费之前如果商家没有主动向消费者说明结账时零头会“四舍五入”的情况,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是否消费,就属于没有明码标价,而这种行为属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事情虽小,却反映出许多问题,很多商家无视客户的利益,象这样的消费小票,也许消费者平时根本没想过去多看两眼,直接就无视掉了;即便看到,为了几毛钱跟商家争执也犯不上,而商家或许就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堂而皇之的占消费者的“便宜”。数字时代的技术便利性,不能成为部分商家蒙消费者的工具。
    2022-10-13 08:31:07 0回复
    0
  • 反向抹零非小事,各方合力正秩序
    近日,辽宁大连一餐馆,顾客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被“反向抹零”,多收费1毛钱,消费者出言维权却反被店员讥讽。虽然事后涉事餐馆进行了道歉并退款,但是此事件仍然值得引起我们深思,如何才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从表面看,这次的“反向抹零”事件中涉及的金额仅仅只有1毛钱,消费者的较真看似是一次小题大做,但是即使是1毛钱也是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就应该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商家通过反向抹零多收费属于“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此前就有不少商家因为向上抹零被处以罚款,这是对市场价格秩序的整顿维护,也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有了法律的强力保护,消费者在遇到这样不合理的收费情况时也应该积极作为,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很多经营者通过反向抹零牟取小利,就是抓准了不少消费者不细看收费明细或者碍于面子不愿计较的心理,但是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商家违法违规的不正之风,破坏法律权威性,也切实损害到了所有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当我们遇到此种情况应该大胆拒绝,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相关部门举报,以实际行动监督商家的经营活动。
    而作为商家,依法依规、诚信透明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反向抹零虽然获取了一时之利,但却破坏了自身的形象信誉。在移动支付未普及的时代,就有经营者为了避免现金找零麻烦,抹零让利,方便双方交易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回头客,也有商家在柜台通过糖果代替零钱提供给顾客,但这也是建立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但如今手机支付越来越普及,交易过程中完全可以做到精准收费,部分商家却以此暗中牟利,让人不齿。侥幸心理只会带来监管部门的处罚,因小失大未免不值,经营者们应该时刻警醒、诚信经营。
    商家合法经营、消费者积极维权、监管部门监督打击,各方合力之下才能打造出公平公开的市场消费环境。
    2022-10-12 15:20:08 0回复
    0
  • 我们需要多一点“分角计较”的勇气
    顾客消费930.9元,结账时却被餐馆收费931元。见过抹去几毛几块的零头,却没见过多收钱的反向抹零。当消费者和商家理论时,却被店员振振有词回怼道:“你要是差那一毛钱,我转给你。”此事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觉得为一毛钱斤斤计较,未免太过矫情。但笔者认为:一毛钱很重要,我们需要多一点“分角计较”的勇气。
    一毛钱的分量实在太小,小到我们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但一毛钱所承担着的意义又很大,大到我们都需要这一毛钱。幼时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毛钱”赞扬了拾金不昧的品质,鼓励了多少人拾到物品要物归原主。而今日的消费者却因一毛钱被店员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侮辱,一毛钱以这种方式伤害了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伤害了他人的尊严。这一毛钱,很有要回来的必要。
    一毛钱,没必要。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费者怕被一毛钱损了面子,浪费了时间的心理肆无忌惮地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剥夺。今天一毛,退避一时。商家们会默认消费者可以容忍此类做法。久而久之,反向抹零则会成为消费的潜规则。任由反向抹零的不正之风猖獗,损害的永远只有对反向抹零沉默纵容的消费者。
    为一毛钱和商家理论的行为并不丢人,我们消费了多少,商家就理应收取多少,多收一分对我们而言都是不公平的,反向抹零与明抢何异?价格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表明的费用。”商家反向抹零,损害了我们权益的同时还践踏了法律红线,这种行为更值得警惕。
    反向抹零的商家遇上了较真的消费者,花费了900多元的顾客在意的不是那一毛钱,而是自己的权利还有尊严。这一次他勇敢地拨通了消费者投诉电话,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斗争,给因一毛钱而不敢发声的人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毛钱也是我们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占的时候理应提出质疑,据理力争。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多一点“分角计较”的勇气。
    2022-10-11 20:49:48 0回复
    1
  • 对“反向抹零”坚定地说“不”
    近日,大连市一顾客消费930.9元,遇“反向抹零”被收取931元,上前询问时店员称“要是差这1毛,可以转给你”。此事一经曝光,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有过相同的经历,比如在超市结账时超市老板用5个糖果代替0.5元找零;打车时手机上显示23.6元却被司机收取24元打车费;买菜时明明是5.4元老板却说:“你就给我5块5吧。”
    这样的事情生活中比比皆是,当自己遇“反向抹零”心里总会觉得气愤,想维权又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不是自己小题大做呢?其实正相反,我们就应该坚定地对这种“擦边法律”的违法行为说“不”!
    传统意义上的“抹零”一开始是用在现金交易的时候,经营者为了减少对帐麻烦,才做出的“让利于民”的善意行为。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除去老年人与儿童,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这种移动支付的数字完全可以精确到0.01元。有的商家为了和顾客打好关系,做个顺水人情就会“正向抹零”,当然也有的商家为了一些小利小益而触碰法律红线,做出“反向抹零”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行为。
    而且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明确指出“反向抹零”是违法违规行为,对这种“与民争利”的消费“潜规则”将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再遇这种“反向抹零”的情况,要学会说“不”!这不是锱铢必较的无理取闹,而是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对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作为消费者一定要保留好相关票据及付款凭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沉默、被宰的羔羊”。而作为商家更应该做到规范找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市场更加和谐、公平!
    2022-10-11 15:17:31 0回复
    2
  • 哈哈哈哈哈 还真是什么商家都有啊~
    2022-10-11 14:52:38 0回复
    0
  • 还真没见过这种反向抹零的操作
    2022-10-11 14:22:32 0回复
    0
  • 一毛钱的价值,不值得费那个口舌。
    2022-10-11 12:27:54 0回复
    0
  • 5061
    积分
  • 136
    博文
  • 969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08009317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